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警惕 AI 诈骗新风险,守护财产安全

2025.03.12

浏览:

【导语】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还不错,请点击视频下面的赞,然后分享给朋友哦!...
警惕 AI 诈骗新风险,守护财产安全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AI智能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,从智能语音助手到个性化推荐系统,它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;我们在享受AI带来的高效与智能时,也不能忽视其背后潜藏的危机。
现如今,AI技术竟被不法分子利用,成为实施网络诈骗的“帮凶”,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值此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,我们务必提高警惕,共同防范这类新型诈骗手段。
该类型诈骗主要通过“拟声”与“换脸”两种极具迷惑性的手段实施,不法分子会先伪装成“网店客服”“招聘HR”“热恋对象”等角色,通过常见的社交平台或电话,主动与消费者建立联系;在交流过程中,他们会巧妙地诱导消费者提供发音、语句或面部信息。
一旦信息到手,便利用先进的AI合成技术,将这些素材加工成足以以假乱真的虚假音频、视频或图像;紧接着,他们就会以各种看似紧急且合理的借口,如突发疾病急需医药费、项目投资绝佳机会等,诱导消费者的亲友转账汇款,或者骗取银行账户密码等关键信息,随后迅速转移资金,让受害者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。
甚至,他们还会将目标对准公众人物,合成明星、专家、官员的虚假音视频,传播不实消息,误导公众,进而达到诈骗目的。
AI诈骗风险提示
这类诈骗手段隐蔽性极高,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。为了帮助大家有效防范,在这个315,我们特别带来以下风险提示:
1、打破“眼见为实”的惯性思维
在网络世界里“看到”的不一定真实,AI的“拟声”、“换脸”等技术过于逼真,不法分子可以轻松伪装成我们熟悉的人;当收到涉及资金往来的信息,哪怕对方声音、影像与熟人毫无差别,也不能掉以轻心,很可能背后藏着诈骗陷阱。
2、转账前多留个心眼
严格核验身份,当有自称熟人、领导的人要求转账时,千万不能仅凭对方的一面之词就草率操作;可以尝试询问一些只有彼此知晓的私密问题,也可以通过其他可靠的通讯方式联系确认,或者直接与对方见面核实情况。在身份未确认之前,一定要克制转账的冲动。
3、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线
平日里,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。不随意在陌生软件、平台注册账号,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定期检查社交账户的安全设置;同时,尽量避免在网络上过度曝光个人照片、声音、视频等敏感信息,也不要将身份证、银行卡照片随意保存在手机中。若不幸遭遇诈骗或发现可疑情况,务必第一时间保存好相关证据,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。
 
赞一个
关键词:
☆喜欢这篇文章吗?分享给你的好友吧!点击这里复制网址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