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余培发:出席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“生态经济与健康中国”研讨会)
共工日报-共工网四川7月22日电( 记者 魏小清 ) 7月21日下午,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、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、经济委主任余培发,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“生态经济与健康中国”研讨会上作题为《治理雾霾污染 共建健康中国》的专题报告。
共工日报-共工网四川7月22日电( 记者 魏小清 ) 7月21日下午,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、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、经济委主任余培发,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“生态经济与健康中国”研讨会上作题为《治理雾霾污染 共建健康中国》的专题报告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,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,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,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。健康中国,意味几何?对于一个人来讲,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;对于一个国家来讲,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;对于一个民族来讲,健康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。
当前影响健康的因素较多,而雾霾就是其中之一。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,是党的十九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部署的一项新任务。我们如何才能完成这一新任务、满足广大民众对生态环保的新要求呢?下面,我将从雾霾的危害预防、产生根源和共同治理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。
一、认清雾霾危害 增强预防意识
据有关资料介绍,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.5,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“元凶”。PM2.5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,属一级致癌物,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,输送距离远,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,深嵌人的肺部,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,引发哮喘、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,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之大。
雾霾对人体的伤害到底有多大?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。但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却可作评判的参考:2012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国际环保组织,共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,如果2012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西安四城市空气质量相对于2010年没有改善,那么,因PM2.5污染造成的“早死”人数将达8572人,因“早死”而致的经济损失将达68亿元人民币。
雾霾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,还会给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和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。例如,2013年1月30日,雾霾天气袭击天津城,上午10点左右雾气加重,导致津滨高速至少40车追尾 、司机被堵3个多小时,津蓟高速多起事故拥堵绵延4公里 、有7人受伤,京沪高速30多车追尾、消防员破拆救出3人,一场大雾让津城高速“伤不轻”。
为了尽量避免雾霾天发生严重交通事故,2015年冬至2016年春,全国有11个省市的高速公路被大面积封闭。2016年元旦小长假期间,仅四川省就有17条高速公路因雾霾严重在早晨和上午都处于关闭状态。
每当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时,各地环保部门便会提醒广大民众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,在空气质量污染时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时间,关好门窗、多喝水、少吃刺激性食物、外出时要戴好口罩、做好健康防护;同时要节约能源,尽量低碳出行,对企业、工地、露天烧烤和焚烧等污染空气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,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,共同为空气质量的改善作贡献。
二、抓住致霾根源 明确治理方向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、人口高度聚集、生态环境恶化,这些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了伏笔。汽车尾气、工业排放、建筑扬尘、垃圾焚烧、煤炭燃烧和鞭炮燃放等产生的有毒颗粒物是雾霾形成的“源头”,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则是雾霾形成的“帮凶”,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。
过去几十年,我国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而置生态环境保护于不顾,大肆上马高污染、高耗能产业,虽然GDP上去了,但生态环境却被破坏了。更为可恨的是,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成了一些污染大户的“保护伞”,为其违法违规排污开“绿灯”。这种状况若不彻底改变,就难以根治雾霾、难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。
虽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我国经济快速发展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“中国奇迹”,人民群众普遍富裕起来。但粗放的发展方式,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“十二五”以来,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,其罪魁祸首就是工业排放的污染物,它和其他的城乡环境污染物一起,共同损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,破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,提醒着我们为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已承担了多少难以忍受的重负。
今天,我们向雾霾宣战,就是要向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宣战,就是要坚决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部署,同心协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,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,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。
三、同心协力治霾 共建健康中国
对于雾霾污染治理,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党和政府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。党中央于2015年8月出台了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(试行)》,强调显性责任即时惩戒,隐性责任终身追究,让各级领导干部耳畔警钟长鸣。国务院于2013年9月印发了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明确了治理雾霾的具体目标。
经过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的实施,监测数据显示,2015年,全国338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.4%;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为50微克/立方米,其中161个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.3%。2016年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,也就是PM2.5平均浓度与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%以上,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%左右下降到了7.2%。
再从各级地方党政来看,近几年对治理雾霾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:一是整治城区建筑工地外的渣土消纳场、运输车辆、道路等扬尘污染;二是整治有毒有害气体排放行为;三是禁止城区明火烧烤和沥青熔化作业;四是查处城区农作物秸杆、城市清扫废物、建筑废物等露天焚烧行为;五是禁止餐饮场所违规使用燃煤;六是禁止城区露天烧烤、露天夜火锅店等经营行为;七是禁止城区腊制品熏制等;八是整治露天堆放散装物料未覆盖行为。
对于治理雾霾污染,我们的企业和广大民众又做得如何呢?这个问题值得深思。作为每个企业来讲,本应履行节能减排、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,不能偷排漏排,但有些企业却不自觉守法,心存侥幸,违规生产,偷排漏排,污染环境。
作为身陷雾霾的民众,有多少人又对雾霾的加重脱得了干系呢?国家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或加工利用,却遭遇屡禁不止、越禁越烧的乱象出现;许多人抱怨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,春节购买燃放的鞭炮却一年比一年多。每一根烟囱、每一堆秸秆、每一串鞭炮,其实都在“纵容”雾霾的形成。
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从自身做起,主动为驱散雾霾作贡献呢?收获季节,我们能不能做到秸秆还田,哪怕只是将秸秆运到固定堆放点;日常上班,我们能不能少开私家车,多坐公交车、骑自行车出行呢?新春佳节,我们能不能少放一点儿烟花爆竹,或者尽量做到不放呢?
总而言之,治理雾霾是我们大家的事情。只有各级党政、各个企业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,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,才能真正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,早日建成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、空气清新、鸟语花香的健康美丽中国!(来源于:共工日报-共工网 作者: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、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、经济委主任余培发)